4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下一阶段将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

时间:2025-07-07 06:25:27来源:顾名思义网 作者:综合

来源:国际金融报

5月13日,月金4月金融数据出炉。融数从季节性因素来看,据不及预阶段将稳4月新增贷款低于3月是期下常规操作,但此次新增贷款的增长下滑程度仍然超过预期,央行罕见表示有效融资需求明显减弱。放更

央行发布的突出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位置同比少增8231亿元;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月金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融数不过,据不及预阶段将稳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期下从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看,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放更支持力度稳健。前4个月新增贷款8.9万亿元,突出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

居民、企业信贷需求超预期下滑背后是和原因?未来货币政策该如何走?

有效融资需求明显减弱

4月份的贷款同比减幅明显。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

“4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长明显放缓,同比少增较多,反映出近期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要素短缺、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疫情和预期影响下,4月贷款规模增长大幅收缩,同时实体经济融资利率进一步下行,反映了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明显减弱,这也是官方较为罕见地承认“有效融资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

从结构来看,居民部门贷款再度减少,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同比少增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

宏观金融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4月新增贷款下滑超预期,与季节性因素、疫情冲击和房地产行业复苏弱有关。

“国内信贷在3月强劲扩张后,4月份出现季节性回落。多点散发疫情也对国内生产生活构成一定冲击,影响了居民、消费者信贷需求,供应链产业链与物流链受阻,能源与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以及海外需求前景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预期偏弱。”周茂华表示。

此外,房地产行业收到的冲击也对居民部门贷款减少有影响。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表示,4、5月份可能是全年房地产销售市场最为困难的阶段,预计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亦可能出现阶段性负增长。考虑到当前房地产政策将会在更大面积和更大程度上释放购房需求,后续楼市纾困政策将向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转移,这有利于缓解和改善当前重点城市房地产销售不畅的问题。下半年,随着调控政策逐步显效,居民房贷增速或企稳回升。通常,住房信贷增速回升到销售改善一般需要两到三个季度,如果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销售预期有望逐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保持在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但在这样的低利率上,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4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5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48亿元。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在当前信贷政策非常宽松、央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窗口指导的情况下,季度末银行业绩管理强度降低无法解释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仍然在减少,背后可能是银行可投放的授信企业客户在减少(企业破产增加)。企业长期贷款有所增加,在当前环境下,贡献可能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

存款方面,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09亿元,同比多增8161亿元。住户存款减少7032亿元,同比少减867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210亿元,同比少减2346亿元。前4个月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增加7.12万亿元和1.27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多增2.0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持有的存款增多,有利于经济稳定。

央行指出,在结存利润上缴进度靠前发力,2022年以来已上缴8000亿元,全年上缴利润将超1.1万亿元,直接增强财政可用财力。

“4月份财政性存款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体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联动,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央行表示。

M1、M2双升

受新增贷款拖累,4月社融下滑也超预期。央行数据显示,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

新增贷款减少成主要拖累,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

社融新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发行和股票发行。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60亿元,同比多减48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亿元,同比少减21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15亿元,同比少减71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557亿元,同比多减40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479亿元,同比少14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912亿元,同比多17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166亿元,同比多352亿元。

周茂华表示,结合4月票据融资强劲表现,主要反映近两个月实体融资需求整体偏弱,主要是实体经济面临复杂环境超预期,一定程度影响市场预期。

M2同比增速超预期成为亮点,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

“本月降准落地,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加强了货币派生效应。同时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本月财政存款仅小幅增加410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此外去年4月M2同比增长8.1%,为当时的低点,形成了较低基数,对本月M2回升形成一定贡献。

M1同比增幅近一步走高,狭义货币(M1)余额63.6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周茂华表示,主要近期企业存款增加明显,M1同比走高反映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但国内房地产销售低迷对M1仍构成拖累。

长期向好基本面不改

“本月信贷社融明显不及预期,反映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此同时,本月M2增长较快,前4个月累计新增社融超过去年同期,也体现了金融靠前发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温彬表示。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更趋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风险挑战有所上升,稳增长更加紧迫。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具有强大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稳定信贷总量。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但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是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减少收费,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三是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好“金融23条”,支持受困企业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灵活调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居民家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信贷还款安排。

“从趋势看,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与一系列增量结构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国内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此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有望出现反弹,同时,有助于缓解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压力,稳定信心,促进国内需求回暖。”周茂华表示。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