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塌房”作品遭殃,谁来买单?
演职人员,塌房再划红线!艺人
4月26日,作品遭殃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买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以下简称《生产运行规范》),塌房对近期影视行业生产侧发生的艺人众多热点失范问题提出了详细规定,就偷逃税、作品遭殃改剧本、买单争番位、塌房“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热点现象重点提出规范条目,艺人明确指出剧组应建演职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制度,作品遭殃演职人员因不当言行致作品受损可被追责索赔。买单
这是塌房继《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之后,又一个针对电视剧网络剧行业规范的艺人重要文件,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作品遭殃杜绝违法乱纪行为、促进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高质量发展作出指引。尽管作为行业规范,这不是刚性的法律制约,但威力也不容小觑。
对于电视剧网络剧剧组而言,由于剧组中大多数工作人员为临时招募,如果管理不规范,极易出现工资拖欠、“阴阳合同”、临场罢演、人员意外伤害等问题。《生产运行规范》的出台,预示着无论投资额度多少,无论剧组大小,都应按照相关规范执行,以此有效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对于演职人员本身而言,《生产运行规范》也再次为他们提了个醒。近年来,从“阴阳合同”、学历造假、偷税漏税,再到代孕、吸毒……一些明星艺人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丑闻,而是涉嫌犯罪,令社会震惊,让公众不满。各部门接连出手,严惩失德失范艺人,抵制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此次规范中的“演职人员因不当言行致作品受损可被追责索赔”,将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也是在倒逼所有明星艺人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底线,一旦“玩火”,必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每一次行业规范的出台,其实都在回答一个问题——观众需要一个怎样的文娱生态?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块表走得不准,那它走的每一秒都是错的”。文艺要给人以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离不开整个行业里的任何一份努力。大到整个剧组,小到一个署名,从制片人责任到用工管理、劳务报酬、著作权问题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在规范下运行。同时,应生产制作真正有内涵有意义的作品,而不是一味迎合资本口味,定向培育、选择偶像,鼓动“饭圈”打榜造势,赚得盆满钵满却将社会价值摒除在外。
当然,作为一部电视剧的“主角”,艺人更要承担起公众人物本该有的示范引领的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人艺合一,用作品说话,让作品真正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检验,为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做好示范。
作者|刘丹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