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脱发年轻化,保护头发是场“硬仗”!

脱发年轻化,保护头发是场“硬仗”

时间:2025-07-05 22:48:01 来源:顾名思义网 作者:焦点 阅读:580次

◎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姚瑶

“你的硬仗头发还好吗?”如今,在年轻人社交圈中,年轻“脱发”一词似乎比“脱单”更受关注。化保护年轻人社交时流行相互问候头发,发场不仅是硬仗一种幽默,更有一份自嘲。年轻提起脱发,化保护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中老年人,发场仿佛脱发这件事与年轻人无关。硬仗然而,年轻近年来,化保护脱发现象逐渐年轻化,发场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硬仗年轻人也面临脱发困扰,一场场“头发保卫战”开始打响。年轻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化保护中国脱发人群数量较多、防脱需求量大,催生养发、护发、假发、植发等相关行业市场繁荣发展。为应对脱发问题,人们绞尽脑汁,有的选择植发,有的在理发店常年保养护理,还有人直接购买假发以掩盖头顶“空洞”。

头发产业火热的背后,是脱发人群焦虑的体现,也是对热门赛道的追捧。近千亿市场规模想象空间,正在不断吸引着投资机构入场。

防脱产品成消费者首选

“我脱发挺严重的,从高中开始,每天洗头、梳头都要掉好多头发。”5月初,90后职场白领王鑫(化名)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说,脱发已伴随她十几年,因自己头发比较厚,之前并不在意,然而随着步入职场,经常工作到半夜,她开始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头发。

为了治疗脱发,王鑫早在几年前,便购买了不同品牌的防脱洗发水和护发产品,价格从60元到300元不等。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脱发有一定好转”,但她不确定是否产品效果。在记者采访的近10位消费者中,多数人为应对脱发,首选购买防脱产品,这是公认的最便宜且有效的方法。但进一步了解后发现,真正明显改善脱发现象的产品较少,多数人购买只为寻求心理安慰。

来自北京的90后消费者付博(化名)告诉记者,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生发产品,号称可以治疗脱发,并且促进头发重新生长。他曾经购买过某品牌生发液,严格遵循说明,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脱发严重区域并没有头发生长出来,脱发现象也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出现头屑增多的现象。

记者在淘宝、天猫、京东等App上搜索“生发”,发现多种包括生发剂、营养液、生发喷雾、生发仪器等“生发神器”产品。售价较低的是生发片、生发胶囊、生发丸等口服药品,价格只有十几元。而来自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的进口智能生发仪器,售价从1万元到4万元不等。除此以外,多个网购平台还售卖包括生发帽、生发梳子等产品,售价普遍在千元以上。

《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头发毛躁、头发油腻、头屑、发丝分叉、发丝干枯是五大主要困扰,而导致这些头发问题的原因,包括空气污染、过度熬夜、工作压力大、频繁染烫、不良护发习惯、美发产品的使用不当等方面。对比过去,20年前市场上的美发产品只有洗发水和护发素,而现在还有发膜、护发精油、造型喷雾等各式各样的产品,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

记者了解到,很多年轻人认为脱发极大影响社交生活,将其看作“头等大事”。很多人注重内服外调,不离手,选购洗发水时尽可能选择含有生姜、何首乌等成分的产品,更有消费者常年在理发店办卡进行护发。

植发市场渗透率不高

国家卫健委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数超2.5亿,平均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脱发,其中男性约1.63亿、女性约0.88亿。30岁前脱发比例高达84%,60%的人在25岁时出现脱发,比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前了20年,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因此,部分脱发严重的患者逐渐开始尝试植发。

记者发现,市面经营的植发机构具有多种宣传方式。除各类型广告以外,某些植发机构还会和理发店合作。4月初,记者走访北京多家理发店,不论是较大的连锁店,还是社区附近的小型店,说法几乎一致,称“可帮忙联系植发机构,收费更优惠”。

5月6日,记者走访了几家可以提供植发服务的机构。某连锁护肤造型门店工作人员称,该店有专门合作的正规植发医院,植发费用约1万元至2万元。消费者可先在理发店购买一张价值980元的优惠券,优惠可抵一万元。购买后,工作人员会带消费者到合作医院进行毛囊检测,若检测后消费者决定不做植发,门店将980元全数退回。某微针专科毛发植发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植发根据需要种植的单位数量和采用的技术单价收费。常见收费标准是每单位10元和每单位13元,分别采用传统镊子技术和微针技术。

植发后的消费者体验在网上“植发讨论交流”小组可见一斑:有的植发后比较后悔,因植发期内疼痛、后续清理头皮角质复杂;也有人对植发效果和收费价格基本满意。

虽然中国有着庞大的脱发人群,但实际接受植发医疗服务的人数相对较少。2020年,国内进行植发手术仅约为51.6万例,渗透率为0.21%,这说明还有很大市场需求未得到满足。

中国的植发机构可分为三大竞争梯队:连锁型植发机构覆盖范围广,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医美医院的植发科、公立医院植发科处于第二梯队;规模小的地方性机构与小型植发工作室处于第三梯队。其中,民营机构市场份额达90%,公立医院植发科仅占10%。

在价格方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1万元至2万元的植发价格最为常见,占比达50.6%;其次是1万元以下的价格,占比26.2%,2万元以上的占比23.2%。

假发消费群体女性居多

植发、护发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见效,对于寻求快速遮盖脱发的消费者,会选择戴假发。

61岁的陈萍(化名)告诉记者,她年轻时便开始依靠假发遮盖头顶,但当年很多假发质量较差,很容易被人看出来,不过戴假发是遮盖发量稀少最快的方法。

来自互联网企业的90后白领高鹏(化名)告诉记者,他近几年脱发现象严重,女朋友曾为他网购过专门填补发际线的假发,真发编织、手感很好,但他内心对于假发较为抵触,最终退货了。高鹏说,他身边很多男性朋友遇到脱发困扰,基本不会处理,只能任由头发脱落。原因一是不知该如何解决脱发,二是嫌麻烦。

记者发现,很多男性宁可将头发剃光,也不愿选择戴假发等方式遮盖。而女性则不同,部分女性会在化妆上下功夫。2021年中国假发行业发展现状相关分析显示,从假发制品消费者性别及年龄群体来看,消费者以女性群体居多,主要原因为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注重外在形象及审美。从消费年龄情况来看,消费主力群体依旧以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为主,但逐渐趋向于年轻化,主要原因是当前社会年轻人生活及工作压力较大,脱发问题逐渐严重,加上角色扮演等新型潮流文化的发展,使得假发制品的消费年龄年轻化。

记者在企查查搜索发现,近5年至10年,与“美发”相关的登记状态为在业/存续的企业超过52万家,与“植发”相关的登记状态为在业/存续的企业超过300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脱发群体的共同需求催生了毛发保健产业,涵盖洗护、保健品、理疗、医美、电商等多元业态,特别推动了养发护理、植发机构、假发产业蓬勃发展。技术的成熟、社会的互联网化等因素,将推动毛发保健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3D技术、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等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发产业及电子生发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爱奇艺发布2022Q3财报:当季净增会员数超千万,运营利润和市场份额双增长
  • GeIL推出全球首款带RGB风扇的DDR5内存条
  • 大摩:予联邦制药与大市同步评级 目标价升至4.5港元
  • 打不破的Wintel联盟,荣耀能吹来什么新风?
  • 广发有色金属日评:铜现货升水坚挺,精废价差收窄,区间空单逢低减持
  • 4月22日至5月19日15时北京累计报告1282例感染者 涉及15个区
  • 云南楚雄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至60万元,三孩家庭再上浮两成
  • 妇炎洁纯洁不再,靠打“擦边球”赚流量的营销,终被立案调查
推荐内容
  • 加码公募!兴证资管总经理人选出炉,为原永赢基金副总经理
  • 稀释高档化妆品用二手瓶灌装,多人非法获利三千余万被判刑
  • 土耳其总统:将坚持对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说“不”
  • 汪小菲谈星座:巨蟹座不适合创业,现在已经上升到了金牛座
  • 收评:北向资金净卖出20.46亿元 终结连续6日加仓势头
  • #茅台冰激凌39元一份#上热搜,网友:酱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