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北京和聚投资麦土荣:大国竞争产业格局下,投资未来中国优势产业!

北京和聚投资麦土荣:大国竞争产业格局下,投资未来中国优势产业

时间:2025-07-05 21:40:32 来源:顾名思义网 作者:百科 阅读:166次

大国竞争产业格局下,北京投资未来中国优势产业

——北京和聚投资麦土荣新浪交流文字纪要

观点摘要:俄乌战争对世界的和聚影响很大,尤其导致欧洲能源成本上升比较快。投资投资从这个角度,麦土长远对于中国反而是国竞国优有利的。对于制造业转移海外的争产问题无需悲观,更多还要依靠中国自身的业格业产业升级,努力赚更多高附加值的局下钱。相信有越来越多的未中专精特新,以及细分行业小龙头在国际上把竞争对手产品份额慢慢抢过来。势产这些国内细分行业的北京龙头公司在未来的成长空间会很大。在大国竞争的和聚产业格局下,我认为值得投资的投资投资未来中国优势产业包括:化工 医药材料、机械装备、麦土智能汽车以及半导体材料。国竞国优

麦总:大家好,我是麦土荣,现在是北京和聚投资的投资经理。我职业生涯第一段是6年的实业工作经历,在中国化工集团的下面一个子公司做化工相关的业务;第二段是在券商做了6年的化工行业分析师,作为申万基础化工的首席;2016年之后从卖方转到买方,到了北京和聚投资负责整个化工、周期方面的研究,后来负责整个公司的研究部门,去年开始独立管理基金产品,这是我大概的一些工作经历。

主持人:您认为您选股的核心思路是什么呢?

麦总:我是个股型选手,自己的核心选股的思路特别简单,基本上只看一些快速增长的公司,我把自己的选股思路总结成6个小问题。

第一,公司的销售收入或者是核心业务收入是我关注的重点,一般200亿以下市值的公司要求它的销售收入或核心业务销售收入三年能翻倍,或市值200亿以上甚至500亿左右的公司要求5年能翻倍。

第二,公司是不是细分行业的龙头,因为这些增速可能只有细分行业龙头才能做得到。

第三,公司是否是产品型公司?因为只有产品型的公司,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第四,公司未来的行业竞争壁垒是不是更强,能不能利用自己细分行业龙头的地位,把行业的壁垒构建的更高。

第五,ROE是否在改善或提升的过程中,不关注是绝对高还是绝对低,但是要看到有边际改善的变量。

第六,公司有没有预期差?在预期差出现的时候,市场更容易出现定价错误的可能,从而在股价上才会有更多机会。

我自己买标的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这6个问题想清楚。

主持人:什么才是好的股票?

麦总:简单来说,未来能涨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股票其实跟商品的本质是一样的,去市场买东西的时候,你总是会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其实选股票也是一样的,也喜欢物美价廉。好的股票是现阶段定价便宜,但未来能成长起来的标的。每个人对好股票的评价标准都不一样,要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和熟悉领域里选已经被严重低估的好企业。

主持人:在大国竞争的产业格局下,值得投资的未来中国优势产业有哪些呢?

麦总:目前是中美竞争的态势,甚至用对抗形容也不过分。我另辟蹊径的把产业分成三类,一是全球竞争类的产业,二是全球共振类的产业,三是中国特有的产业。在这三类产业里面会有比较多的机会。全球竞争类的产业可以细分为国际领先的、竞争力差不多的和努力去追赶的这三小类,

我认为大部分的机会集中在追赶型产业里。具体的细分领域,首先是化工 医药材料;其次是机械装备,还有汽车尤其是智能化汽车产业链,随着电动化确立,未来一定会沿着智能化的方向前进。未来的中国极有可能会取代日韩在燃油车时代的国际地位。最后还有半导体材料这个方向。大国竞争格局下一定要花时间去研究追赶的行业,相信其中会诞生有成长空间的公司。

主持人:您怎么看最近表现不佳的消费与服务行业的机会?

麦总:刚才提到全球的产业划分,过去几年里我们的同行各个投资管理人、基金公司等已进行了前瞻性布局,所以国内全球领先性的行业包括新能源车,中国特色产业(白酒)在过去两、三年给股民比较大的回报,诞生了一批市值特别大的公司。

白酒产业从去年一季度到现在已经调整了一年多,回调的幅度也不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金表现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站在当下时间点,白酒产业链是中国特有的,全球有很多名酒和酒庄,但没有像中国这样诞生出一批大市值的酒类股票,白酒的市场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季度的盈利能力还是可以的,一些龙头公司估值在30倍以下甚至20倍左右,目前没有特别大的风险。我认为整个消费板块是值得期待的。

当下,我比较关注疫情之后消费股的机会,网上最近流行一句:青春就这么几年,疫情占了三年。随着疫情边际政策的调整之后,有理由相信,大家都有一颗想出去浪的心,这也是最近露营很火的原因,所以只要疫情放开,消费板块的机会是显著的,可能会迎来不错的反弹。

主持人:关于银行金融板块,我们也想听一下您的见解?

麦总:说实话我对这些板块的投资比较少,自己买标的之前会想清楚6个问题才会参与,像银行、地产等都不太符合我的标准,但这个方向不能不看,因为今年表现最好就是这些板块。背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有边际政策的改善,尤其是地产。我们在去年就观察到很多行业在倒逼政策出台,目前陆续兑现。第二,当前这些板块的估值比较便宜,作为A股里权重最大的板块之一,它们也是估值最便宜的板块之一,对指数的稳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避险品种会在市场比较惨的时候逆势表现,一旦市场变强,高增长的标的像军工、半导体以及锂电等等就会受到青睐。

主持人:您在未来更偏向去布局哪些行业?

麦总:过去的一段时间市场的表现极致,尤其是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这段时间,短时间回调的幅度在历史上也比较罕见。

目前仍然在成长的板块中挖掘标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前期调整比较多的,第二是一季度的业绩好的。这波行情基本是无差别下跌,但是基本面好的会少跌一点,差的就会跌比较多。但大部分标的在一季度里面其实是符合预期的,买股票要选边际向好的股票,当下的边际变量是基于二季度的预期,那些在二季度不太受疫情影响或者宏观面、消费弱预期影响的公司、行业,往往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最后的指标是出口占比情况,要寻找出口占比高的公司,毕竟海外疫情在缓解,消费端恢复比较快。出口比例比较高的公司往往是过去一段时间细分行业的小龙头,公司经营端的风险也不会特别大,要在出口占比高同时市值也不大的公司里寻找机会。

主持人:请问您是如何看大家对于中国制造业转移海外的担忧?

麦总:过去十年里,只要预期比较悲观的时候这个话题都会被讨论,尤其是2018年之后更加频繁。疫情之后大家看到了国内制造业的优势,反而没什么人讨论了,但最近因为上海疫情糟糕的表现,大家又担心这些公司是不是会转移到海外去,我认为产业转移在产业经济学里是必然的过程,它是肯定会发生的,但是发生之后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要从一些角度来分析。

好多上市公司在东南亚都有投产,包括越南、缅甸、老挝、文莱等等这些地方都有比较大的投资,我比较有幸在疫情之前去了这些地方,所以有一些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其实从很多上市公司的报表都能看出来,像服装鞋帽,包括化工、造纸等等,这些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不论是出于正常的产业转移,还是为了规避贸易战,抑或是为了规避关税等原因,最后选择去东南亚进行投资,现在可能还叠加印度的因素,包括当地也给了比较大的税收优惠,以及其他政策支持。

但从上市公司的报表来看,海外投产的企业并没有完全符合之前的盈利预期。我在国外实际考察时,也看到这种现象,总结有几个方面,从2019年以来的数据看,越南对美国出口增长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转口贸易造成的,也就是中国给越南或者给东南亚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比较类似中国早期的来料加工模式,越南经济的发展更多是建立在中国产业链延伸的基础之上。

其次,中国的产业因为高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已经承受不起,要么往中国西部转移,要么往东南亚转移。由于关税等原因往东南亚转移的比例会稍微高一点。这部分产业在中国产业升级背景下,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要求了。

第三,特斯拉计划在上海加大投资,要建设上海第二工厂。原本有悲观的观点认为这些产业都要被转移走。但是作为未来制造业典型代表的特斯拉来了。此外,德国隐形冠军的前100家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也计划来到中国。得益于国内产业链的完整性,中国已经具备了产业升级的基础。

我认为目前不用特别悲观,更多还是要靠自己产业升级,努力去赚更多高附加值的钱。因为国内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本身就需要这样的过程。比如此前的深圳和广东,当时深圳整个产业包括服装、玩具加工等等都很惨,就出现了对深圳和广东质疑的声音,但过去的10多年里广东产业升级真的比较好,所以我相信中国尤其是以东部地区为代表的省份也会实现这样的过程。

我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以及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小龙头会在国际上把竞争对手产品份额慢慢抢过来。2010年我刚从实业到券商,那时候整个化工行业里非国企、央企的公司,超过10亿净利润的公司都很少。但是从2020年或者2021年年报来看,单季度超几十亿,全年百亿以上的化工公司已经比较多了,这些国内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现在高端制造产业在中国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主要领域有哪些?

麦总:我对高端制造的定义就是高毛利的制造业。从投资的角度是高毛利的企业和产业,包括数控机床、信息产业、新材料等等大概有十几个方向,这些肯定属于全球竞争类的产业。依据竞争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全球有领先优势的,包括新能源车、光伏等。第二类是竞争力和全球水平差不多的行业,比如家电、电子产品以及手机等,最后一类是有差距仍需要追赶的产业。具体的方向在智能制造2025里已经清楚的列出,其中我比较关心的包括:医药化工材料,机械装备、智能汽车以及半导体,另外比较值得期待的是航空航天相关产业链。

主持人:在化工产品领域中建议关注哪些方向?

麦总:化工产品大部分周期的波动都特别大,受上下游的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很多化工产品具有周期的逻辑。过去几年全球包括国内的基础化工品的资本支出是比较小的,而低端初级的原材料上市公司(纯碱等)在过去几年赚了非常多钱,原因是这些产业在过去几年的资本支出,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都是很低的,刚好国内的龙头公司在过去赚了不少钱,并进行持续的资本支出。再叠加过去几年的政策环境,不论是环保政策,还是双碳政策等都在供给端做了比较大的制约,所以这些公司盈利都非常好。他们有钱之后都不约而同的加大研发投入,不管是新产品还是工业流程的研发,导致目前A股化工类细分小龙头的品类扩张特别快,在一些高端领域陆续有了比较大的突破。

首先是氮氨酸,作为全世界最难的合成产品之一,已被国内的公司突破了。这些国内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品的研发,还进一步把上下游产业链打通了,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增强,未来将会进一步蚕食跨国巨头企业的市场份额。

其次是碳纤维,中国的公司在慢慢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目前诞生了一批中等市值的上市公司,值得关注的是有竞争力且研发能力又比较强的化工或者制造业的公司。未来的方向还是集中在专精特新、智能制造、生物、半导体、汽车等方向中,尤其要在有增量的市场中寻找机会。

主持人:俄乌战争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麦总: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叠加上海疫情加速,A股市场跌的比较多。全世界很多观点认为俄乌战争对中国是利空的。但从我的角度,俄乌战争对中国不是利好,更不是利空。俄乌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很大,主要是对全球能源成本尤其导致欧洲能源成本上升比较快,而中国跟欧洲的制造业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

举个例子,对于制造业的几个方向,其中能源成本大约占10%左右,更直观的理解就是电价在成本中的占比,因为中国有很强的火电基础、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国家保民生稳电价政策,所以目前中国的工业电价成本约6毛/度-1块/度,假设取平均值7毛钱/度,这个价格以前可能在能源成本里占10%。而对于欧洲,以前电价成本会比中国略高,大约在8毛/度到1块/度之间,和中国7毛/度的平均成本差别不大。俄乌战争之后,欧洲电价成本出现快速上升,目前大概在3块5/度左右,多出来的成本对于企业毛利影响会很大,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长远来看对于中国反而是有利的。

未来有四个方向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比较大,分别是能源、半导体、通信以及航空航天。

首先随着光伏、新能源车的优势确立之后,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在下降。可能对进口的能源仍然有所依赖,但至少有明显的边际改善。

其次,在通信领域,得益于中国对于5G基础设施的投入,国内的通信网络、带宽等远远比其他国家强。也就给未来的工业互联网或者数字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第三,2018年之后,中国的半导体被逼到了不得不必须要自主可控的地步,这恰恰给很多材料公司提供了机会。目前对国内芯片的制约还没有明显的改善,但从各方面了解到28纳米的量产已经进行中了,也有小道消息表示14纳米可能也在进行中了。如果消息属实,半导体未来的竞争力的边际改善也会特别明显。最后,目前中国在航空航天的全球竞争力也是位居前列。

从这四个角度分析之后,发现它们都在边际改善或者出现明显改善。

主持人:您还有什么想对网友粉丝们分享的内容?

麦总:我们应该对中国的产业充满信心,因为整个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显著,中国目前的战略方向也在脱虚向实。这方面的机会值得大家关注!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奇葩!未来股份董事长不接受会计师审计意见,连累一众人被罚
  • 海南疫情总体可控 西藏疫情处于快速增长期
  • 政策利率意外迎“双降”  8月LPR下调可期
  • “诡异P图”,事关特朗普
  • 诺亚控股-S发布第三季度业绩 股东应占净利润1.824亿元
  • 王毅:针对美方每次的公然挑衅,中方都必须做出必要正当反应
  • 一架直升机在日本广岛县坠毁 飞行员被证实死亡
  • 德国莱茵河水位下降,部分河段仅38厘米!水运受阻,能源危机或加剧
推荐内容
  • 合众思壮被处罚预告 投资者索赔将启动
  • 证券日报:经济恢复已到关键期,还将有金融“及时雨”精准降落
  • 江苏睢宁县委书记苏伟已跨省履新辽宁阜新市委副书记
  • 北京警方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三天破案270起
  • 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之路
  • 网友建议“增加民航一线机务劳动收入”,民航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