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原新:现阶段是我国人口转变的关键时期!

原新:现阶段是我国人口转变的关键时期

时间:2025-07-05 16:26:16 来源:顾名思义网 作者:娱乐 阅读:981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原新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在《人民论坛》撰文指出:

人口规模增长是现阶人口转变的动态过程,涉及人口数量、段国的关结构、人口分布、转变素质等全要素的原新整体联动变化。现阶段是现阶我国人口总量由增到减转向,以及人口结构、段国的关分布和素质转型的人口关键时期,由一系列人口与经济社会“拐点”交织的转变联动改变构成。

第一,原新人口增长“拐点”将至已成定局。现阶人口规律指出,段国的关只要生育率持续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人口数量就会出现持续性负增长,转变由此人口数量负增长也会成为稳定状态。

按照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国家的经验,人口负增长“拐点”是一个时间段,而非一个具体时点,表现为人口围绕零增长徘徊波动,而后转为常态化的人口负增长。

从1992年起,我国人口内在增长率即由正转负,开始积蓄人口负增长能量,人口同步进入惯性正增长阶段。时至今日,我国已在低生育率状态下持续运行近30年之久,人口正增长惯性即将消耗殆尽,人口规模负增长在“十四五”期间到来成为大势所趋。

第二,中度老龄社会“拐点”即将来临。少子化(低生育率)和长寿化(低死亡率)是导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直接原因,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如影相随。少子化、长寿化与人口惯性作用叠加,我国人口数量负增长的早期阶段恰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周期相交织。

第三,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的局面已经出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2.53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少儿抚养比为28.3(将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设为基数100,下同),老年抚养比为29.5,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养“老”的负担反超养“幼”的负担,家庭和社会由传统的养幼为主转为养老为主,且养老压力不断增加。

第四,稳态的定居型乡村社会转向动态的迁居型城镇社会业已成型。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69.7%,占全国人口的26.6%,即超四分之一的国人在流动迁徙且向城镇集聚,此时人口城镇化水平已达63.9%。

常态化的流动迁徙不仅改变人口空间布局,加速城镇化进程,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改变着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结构与模式。

第五,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成为必然趋势。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超前于总人口负增长,2011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9.4亿人之后步入下降通道,2020年减为8.9亿人。在人力资源优势逐渐弱化的同时,人力资本积淀日渐厚实。

一方面,健康人力资本改善显著,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儿童与健康方面,妇幼保健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5.4‰、7.5‰和16.9/10万,2019年平均出生预期寿命升至77.3岁,趋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教育人力资本大幅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2%、91.2%,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口累计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稳步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综合人力资本水平的大幅改善,不仅是延续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动力,更是人口负增长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图解 | 上海再推生物医药新政:到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
  • 大摩:予渣打集团增持评级 目标价69.3港元
  •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 引领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 行业风向标:《阿凡达2》国内定档,影视疫后修复正被重视
  • 抛下现金贷业务后,趣店Q3营收、净利大“跳水”,单季亏损超6亿元!
  • 努力节能!英国拟启动10亿英镑的家庭隔热工程 减少能源消耗
  • “一键查卡”功能的新妙用:防范自己银行卡沦为电信诈骗工具
  • 看中电商增长潜力,面临激烈国际竞争,中国快递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
推荐内容
  • 凯丰投资吴星:在跨市场策略上,国内资产优于海外,有色金属投资逻辑各不同……
  • 华为P60最新渲染图来了 明年一季度发布
  •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怎么参加?如何领取?一图看懂
  • 浙大报告:2021年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债务指数为37.47% 上市公司整体债务情况变好
  • 北京:发热门诊应开尽开 及时发现处置疫情
  • 美方声称已禁止多家中国公司向美提供电信设备和监控设备,中方回应